保健食品消费维权大家谈
(摘要)
编者按:1月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保健协会联合主办的“《保健食品消费指引》发布暨保健食品企业签署社会责任承诺书”活动在北京民族饭店举行。在活动中的“保健食品消费维权大家谈”上,与会代表围绕“社会建设贵在主动”、“正本清源贵在诚信”、“科学消费贵在引导”三个话题,就当前保健食品消费维权热点问题建言献策,高论不绝于耳,精彩纷呈。现刊登发言摘要如下,以飨读者。
社会建设 贵在主动
杨红灿(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在2009年就向社会发布了《科学消费指引》,目的是引导广大消费者科学、合理、健康消费,同时也为应对金融危机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要扩内需,促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保健品市场在改革开放后有了很大发展,随着人民生活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需求的层次也在不断改变,不断提高,保健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经济在发展,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也就是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的要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也要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保健食品行业成绩是主流,问题也不少。如何规范和改进这些问题,让广大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就是我们今天和中国保健协会进行这项工作的目的所在。
徐华锋(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虽然我国是传统的养生大国,但是1996年才有关于保健食品的政策法规。保健食品还是一个新兴产业,任何新兴产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都是正常的,我们要正视它,面对它,引导它规范健康发展。中国保健协会的宗旨是协助政府引导行业发展,服务消费者。
保健食品产业是个民生产业,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国外还是国内,自有人类以来没有人拒绝健康长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健康保健的关注和投入越来越高,为保健产业的生存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这就需要行业自身主动行动,规范发展,促进消费。
中国保健协会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消费者,最主要的是服务企业,从服务企业中体现服务政府,协助政府引导消费者。我们一直坚持扬优避劣,好的企业、好的产品、好的行为我们弘扬、宣传、带动,不好的行为抑制。近期我们还要做保健食品的红黑榜,好的我们要向消费者推荐,坏的经过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验告诉消费者,提交给相关的行政部门依法处理。
任兴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保健食品行业发展有两个核心问题:一是下游消费者的消费问题,由于老百姓盲目崇拜保健品,所以需要指引,使消费者明白、智慧地消费保健食品;二是上游保健食品的生产、宣传和销售问题。抓住上游、下游两个核心问题,中间的工作由两个协会来做,搞这样一项发布,体现了社会建设贵在主动。
“社会建设”问题十七大就提出了,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又更加着重地提出来。当然“社会建设”是非常大的领域,包括社会保障、改善民生、以人为本等等方面。保健食品是和改善民生、以人为本最贴切的行业,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刘俊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府职能的社会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过去由政府部门行使的权力有相当一部分会转移到社会团体,包括消费者组织、行业协会。在这个过程中行业协会和社团组织行使的权力既不是政府的公权力,也不是普通老百姓的私权力,而是一种社会权。社会权的发展和完善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保健协会作为“买方”和“卖方”的两个社团化组织,通过社会协商、社会对话,进而组织企业签署社会合作伙伴协议,稳定社会关系,实现双赢,共享社会治理目标。我认为这不仅仅对于保健食品的消费者是一个福音,对于未来社会团体组织的建设和完善也值得借鉴。
贵在主动——对于企业来说降低了法律风险,降低了道德风险,也降低了市场风险。炒作概念的虚假宣传一旦出炉,伤害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而是一大片企业。有的蜂胶说有这功能、那功能,一个企业的不适当宣传导致卖蜂胶的企业都跟着倒霉。市场风险往往连着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又往往连着法律风险,三个风险的相互联动,相互循环本身就是企业的经营成本。我不知道企业家考虑成本的时候是否考虑到了这些失信的成本。贵在主动——有利于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只要消费者认真阅读了《保健食品消费指引》,还有子指引、孙指引、曾孙指引。
怎样贵在主动?就是三个抢先:一是抢先于立法,二是抢先于政府的执法,三是抢先于消费者投诉。保健食品企业如果能在《食品安全法》的配套法规出台之前,通过自我加压的方法,出台一些比法律要求更高的社会责任承诺的话,就抢先于人大常委会,抢先于立法,抢先越早越主动。如果行业协会能为未来的立法者提供指引,行业协会就是一个真正睿智的协会,一个受人尊重的协会,一个有前瞻性的协会。
抢先于政府的执法。我们有了双边的社会协商,社会对话,社会合作伙伴协议,就可以更多地避免或者减少像工商12315,甚至还有质监部门96315的日常执法活动。被政府的手按着脖子消极地遵守法律总是不如积极地遵循自己提出的高于法律标准的社会责任更加受人尊重。
抢先于消费者的投诉。消费者的维权态度最坚决、最彻底、最不容易妥协、最不容易被收买,但是消费者选择投诉也是最无奈的办法。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承诺,事先把消费者的权利认真地予以呵护,消费者的投诉就会慢慢减少。所以“社会建设贵在主动”提得好,提得恰逢其时。
史新章(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广告监督管理司副处长):由于受利益驱动,目前保健食品广告违法的现象时有发生,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一是未经审批擅自发布保健食品广告;二是虽然经过了审批,但是发布的广告严重篡改了审批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严重违反《广告法》,如一些不科学的表示药效的断言或者保证“一吃就灵”、“十天见效”等等,还有以专家、患者的名义担保疗效,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变相发布广告。
多年来广告监管部门一直把保健食品广告作为重点的监管对象。目前已经构建了比较全面的保健食品广告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广告法》、《食品安全法》、《食品广告的发布暂行规定》、《保健食品广告的审查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关于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规。在《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适时出台以后,我局还会继续会同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关于保健食品广告的审查办法。
对于构建良好的广告市场秩序而言,一方面需要行政监管部门的努力,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广告主、广告经营者诚信自律。
苏志(卫生部卫生监督局局长):今天我代表消费者。保健食品在老百姓心目中或者被无限地扩大、神化了,或者被认为是无用的,假的,骗人的。这个《指引》发布得非常及时,非常好。但老百姓还有一句话:不看你是怎么说的,要看你是怎么做的。希望在座的保健食品企业真正履行签署的社会责任承诺书,重塑保健食品的行业形象,取信于民,取信于消费者。
杨红灿:刚才刘俊海教授讲的三个抢先,实际上都是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改善民生,与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改善和保障民生相符合。中国消费者协会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需要和方方面面的行业组织一块儿开展活动,也需要各行各业良好企业的支持。希望广大企业行动起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承担里主要的责任是保护消费者,不履行保护消费者的责任,企业就永远做不好,就像三聚氰胺事件中的三鹿奶一样,看着轰轰烈烈,做得很大,转眼就是灰飞烟灭。
贾亚光(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我国1987年出台了《保健药品管理办法》,1996年又出台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药品管理办法》可以宣传治病,《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不允许宣传治病,两个办法并行了大约有7年,其间发生了市场混乱。市场上只要说产品不治病老百姓就不买,由此企业老也诚信不起来。这两年好在哪?媒体在宣传保健品不治病,现在说保健品治病老百姓都不信了。原来老百姓关注的是哪个药最好,哪个医院设备最强,现在则想我怎么才能长寿,怎么才能提高生命质量,所以张悟本这些人就出来了,吃绿豆萝卜长条茄子就可以长寿,可以治这个治那个。为什么老百姓信?因为他知道给我看高血压的大夫就是高血压,给我治糖尿病的大夫就是糖尿病,给我治心脏病的搭过桥,知道只靠大夫不行,还需要自己保护自己。
保健食品行业一直走不出非诚信的圈子,就是在药的范围里转得时间太长。其实75%的人群是亚健康,要使民众不得病,少得病,少得大病,这是保健食品的作用。有75%的人群需要服务,为什么非得进药品圈子?保健食品行业里最大的诚信,就是不把自己当药说。
有人说保健食品不管用,那是他不需要。一个小企业,就一两个产品,消费者来买东西,他什么都想管。来了两个人,对一个管用,对另一个不管用,他也想让对人家不管用的买他的东西。保健食品行业小企业比较多,为什么没有那么多大企业,企业其实活5年就不容易了,活10年的更少。大企业有素养,小企业没有素养,但是小企业也可以有素养,素养是培养出来的。
保健食品审批前要先做动物的毒理实验,证明无毒副作用再做白鼠功能实验,最后是人体实验。以前做人体实验的很少,现在大部分都要做,然后才给批号。保健食品的27项功能,差不多都是经过人体实验,证明有效果后才批准的。有人说没效果,那是因为不该吃的人吃了,当然没效果。保健食品毕竟跟药不一样,没有那么大劲儿。
任兴洲:2010年年底我国按照现在汇率价格测算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4000美元,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指数测算,已经超过8000美元,中国毫无疑问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保健品市场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节奏的变化,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意识越来越强烈。
保健食品是我们几千年的文化瑰宝,其中一些是自然形成的,一些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应该说针对特定人群还是有用的。但是别把保健食品夸大,现在很多人对保健食品很反感,保健食品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已经被恶化了,当然也有被妖魔化的问题。如何科学认识保健食品,非常重要。
诚信关系到企业的生存,生存都没有了企业怎么发展?企业并不是说为了消费者要诚信,为了本身的发展也要诚信。这是最低的标准,更高的标准是为了人们的福祉。这次总书记的元旦献词题目叫《共同增进各国人民的福祉》,保健食品和人们的福祉息息相关,这是比较高的社会责任目标。从最低的目标,也是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而言,如果没有消费者的认可,没有诚信,马克思讲你的产品销售不出去摔坏的不是产品,但肯定是商品生产者,你的企业就不行了。另外现在企业、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在增加,一个企业出了问题不是这个企业灭失了,比如三聚氰胺出来,是整个行业的问题,叫系统性风险。所以贵在诚信非常重要。
除了道义、道德和认识上的问题以外,关键是要有制度性的安排。企业虽然认识到了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但如果没有制度性的安排,还是做不到。我们说的是社会信用体系,也叫做黑名单或者白名单,通过诚信的信用档案和征信体系建设,用制度性的东西规范企业,让诚信成为诚信者的通行证,失信成为失信者的墓志铭。只有制度性的建设,包括法律法规、标准和行业协会建立起来的诚信机制跟踪平台,才能保证贵在诚信落到实处,才能真正通过制度性的体制机制的安排使得整个社会在诚信环境中发展,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护,企业得到发展。
张大超(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咨询服务工作委员会会长):保健品、保健食品总是让人不放心。应该把保健食品的好处告诉大家,正面引导,不要让大家听到的都是负面的声音,就像《保健食品消费指引》里讲到的,平衡膳食和选择合理的保健食品都是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很多优秀的企业和很多大型的企业也在进行一些合理的引导,但确实一些小型的非法企业销售没有经过批准的保健食品,让大家感觉到没有用,甚至有毒有害,这时候就更需要好的企业不仅仅要自身做得好,要和行业协会、其他的社会组织联合在一起,把行业内部的潜规则在别人没有提出之前先提出来,先提出来才能赢得主动权,事后再说效果就差很多。
王丹(北京知蜂堂蜂产品有限公司):任何一个行业的消费者都是上帝,但保健品行业的消费者不仅仅是上帝,更是家人。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是要入口的,如果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有问题,我们会不会给自己的家人吃?不会。以消费者是家人的前提,以诚信的前提,作为企业我们可以从自身做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方面,保证自己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前一段时间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曝光的树胶事件,使很多消费者对蜂胶产品失去了信心,短期之内对行业打击挺大的,但对于行业长期的规范和发展其实是一件好事,只有把问题暴露出来,才能解决。知蜂堂早在2004年就意识到市场上可能会有假胶存在,当时采取了行动,邀请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参观工厂,让消费者看平时入口的蜂胶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除了原料,在提纯上我们也尽量不断创新。最开始我们跟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组合作,后来不断升级和创新,目前使用的提纯技术是获得国家专利的。
第二方面,正确和科学引导消费者的消费知识和消费观念。保健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是高知识度的产品,跟健康息息相关,但消费者了解的知识甚少,我们要科学和正确地对消费者进行引导。
第三方面,好的企业需要联合有影响力、有作为的像保健协会和中消协这样的团体,配合国家推动和规范这个行业。任何一个行业做强做大都建立在行业繁荣的基础之上,如果一个行业出现问题或者遭遇信任危机,最大的受害者除了消费者以外,还有好的企业。
张艳(浙江省保健品行业协会秘书长)2010年11月21号被中央电视台曝光的蜂胶事件,涉及的企业就在浙江省,还是我们协会的会员。11月23日,我们协会召集省内蜂胶生产企业、销售企业举办了“加强诚信建设”座谈会,让被曝光的企业现身说法。每次浙江省的企业被中央电视台曝光以后,行业都面临很大的挫折,2006年铁皮事件导致整个铁皮行业销售额下降了70%;这次蜂胶事件也呈相同的规律性。我们跟企业讲如何加强企业风险的控制,怎样加强诚信建设,企业深受启发。诚信建设对于蜂胶行业来讲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承担的是健康领域的协警工作,促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水平提高;我们也让企业自己总结和科技攻关,发挥企业应该发挥的作用。另外我们也希望所有医学、营养学的专家能在消费者科普教育过程中起到主流的作用,不能让非主流的,比如说像张悟本那样的专家误导消费者。
杨明(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我们要从产品生产、销售、广告宣传中对我们所涉及到的消费者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让他们科学健康地服用我们的产品。在这个基础之上,配合保健协会和消费者协会的保健食品引导工作。
李飞(珍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我想谈三点体会:第一,通过消费指引和签署《社会责任承诺》活动,要改变三多现象:产品品种太多,良莠不齐;理论太多,让人不知所措;销售陷阱太多,让消费者防不胜防。第二,“正本清源,贵在诚信”提法确实非常好。回归本源,要以消费者的需要作为企业的需要,以消费者的价值观作为企业的价值观,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诚为本。第三,通过这次活动重新创造环境,回归消费者良好的消费空间。
蔡木易(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院长):我最关心《保健食品消费指引》第六条“重视科研,推进持续发展”。保健食品行业得不到大家的信任,有方方面面的因素,是否重视科研,产品是否真正能起到改善健康状态是非常关键的问题。从食品工业来讲,色、香、味向功能化转化,功能性食品是一定有功能的。
开发功能性食品,很重要的是加强科技投入,功能性的糖元、功能性的碳水化合物等等一系列的功能,实实在在证明它确实是有功能的。国家非常关注功能食品的开发,有863计划项目,“十一五”里的一系列项目等,但投入的主体应该是企业。所以希望企业切切实实遵守诺言,增加保健食品的科技研发投入,为消费者提供科学、安全、实用的保健食品。
张立实(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保健食品既然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食品具有三方面的属性:第一个是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前食品的第一属性是让人们吃饱,能满足人们正常的生命、生存、成长、发育的生理需要。第二是感官需要,生活水平提高了,食品要好吃,要色、香、味、形,满足人们的感官需要。第三是保健功能需要,在文化教育、知识背景和生活消费水平都在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吃饱、吃好,还要延年益寿,永葆青春,提高生活质量,保持健康水平。追求食品的保健功能是大势所趋,保健食品应该得到越来越好的发展。
一方面我们要对消费者进行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保健食品企业必须要有很好的诚信。消费指引当中说经过国家审批的保健食品一般来说安全有保证,但安全也必须建立在企业诚信的基础上,企业提供的产品必须是真实的,另外在审批以后保证以后的生产按照审批的配方、工艺严格进行。
专家说保健食品的定义是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能调节机体的功能,但不能治疗疾病,不能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引导消费者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具有某些特定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同时也要告诉消费者保健食品不是药,不能指望吃了马上就会起作用。当然要特别重视保健食品的安全,安全第一。一定要让老百姓对保健食品的功能有正确的认识,保健食品的功能是调节机体,机体的功能调节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会有改变,一定要让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刘世恩(新时代集团有限公司):新时代公司始终秉承民族产业造福健康的宗旨,坚持规范生产。我们企业和我们所做的保健品,都经过GMP认证。我们始终保持安全第一的思想,规范经营,确实做到了不夸大宣传。
2010年7月18日,新时代公司在人民大会堂发布了首份《社会责任报告》,内容分三个层面,六种关系,基本上包括《承诺书》里的六大项。新时代公司一定会积极主动承担起这份社会责任,为维护保健食品行业的环境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虽然直销企业的销售员、消费者跟企业之间是松散型的结合,但我们有一套管理体制,从公司到各省分公司,每个分公司要管很多的专营店,由专营店管下面的网点,专营网点负责销售员和消费者的管理,而且分公司要对所有的讲课和沟通人员进行监控。
李晨悦(完美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我们公司很尊重公司研发队伍对于产品的定位,同时在科研队伍的建设上也有很大的投入,没有科技投入不可能产出很好的产品。2009年我们得到了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我们在人员、硬件设施装备、科技管理以及生产,甚至物流方面,都有很大的投入。我们的产品在设计之初就注入引导消费、科学消费元素,这样的产品消费者怎会不喜欢?
黄春谊(广东大保龙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我记得有一句名言:如果你用最低的价格买到你最不需要的东西,这肯定不是科学消费,而是浪费;如果你用最低的价格买到了最需要的东西,就叫科学消费了。怎样才能使消费者科学消费呢?重中之重就是引导问题,而引导就会牵扯到宣传问题。对企业来说,要严把采购和生产质量关,我们采用国外最优质的原料,一直把“质量第一”视为我们的企业理念,所以公司成立9年以来几乎没有质量投诉的问题。企业要诚信经营服务于消费者。企业的发展,也需要政府以及行业的大力支持。
贾亚光:其实一般食品不需要指引,也不需要指导,买棵白菜是熬、炒、炖还是拌都没有关系,药就必须得指导,大夫得跟你说你吃什么,否则你就会吃错了药。保健食品是有指导的自主选择,因为里面有很多成分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能够明白的,尤其现在已经批准了10200多种保健食品,其中仅仅提高免疫力的就有3000多种,怎么宣传是给保健食品行业的最大考卷。其实很好宣传,每个企业申报的产品肯定有不同的配方,产品的设计思路决定了产品在提高免疫力方面的作用;这需要坦诚的胸怀。
(刘先林整理)■